从正常逻辑来说,如果他是一个奴隶,离开奴隶自己的部落,恐怕只有一个方式:逃走!
后期海华沙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切,为了生存,他躲进了山林之中,抢劫或者杀死路过的行人,甚至为了生存,他还把杀死的人,当作了口粮。
所以,早期的海华沙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生存,不折不扣的野人或者恶人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恶龙。
那么,他是怎么变成和平使者的呢?我们往下看!
第二,海华沙的顿悟
首先说明,任何人的顿悟,绝对是面对巨大压力之下的改变。
海华沙的顿悟,史书上写的非常轻描淡写,遇到了一个休伦族的先知德卡纳维达,然后被人埋汰了一顿,从此大彻大悟。
这里说一句,卡罗尔.帕金和克里斯托弗.米勒编著的《美国史》中,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形容词,“羞辱了海华沙的不成样子和不名誉行为。”
说到这里,所谓的羞辱肯定不是,坐在那里大吼一声,“你你你,你小子看看自己的样子,像个人样吗?”
要知道,此时的海华沙连人都敢吃,能静下心来听别人说三道四吗?
所以,唯一的可能,就是这位休伦族的先知德卡纳维达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。
面对凶神恶煞的海华沙,直接打到对方服气,等对方服气之后,再用一些大道理教诲,然后才会变成他的布道者(有点济公教训化云龙的那味了,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)。
换而言之,这位德卡纳维达绝不是空谈大道理的人,反而是有勇有谋的智者。
所以,在海华沙皈依他之后,便在他的遥控指挥下,逐渐说服易洛魁的几个部落,这才有了易洛魁的联盟。
第三,海华沙收服易洛魁5大部落
这五大部落分别是:
“莫霍克(Mohawk)
奥奈达(Oneida)
奥农达加(Onondaga)
卡尤加(Cayuga)
塞内卡(Seneca)”
至于他收服这五个部落,方式很特别。
一开始跑到这个几个部落,坐而论道的时候,的确有了部分信众,但问题是,反对他的人,也很多。
这样一个人出现,让部落的酋长如何看,“你把各个部落都统一起来,难道老子以后还要听你的?”
因为海华沙本来是奥农达加人,所以回去之后,他第一时间到的部落是自己的本族部落。
但随着他的一些言论出现,很快引起了酋长的忌惮,派人对他发动了偷袭。
要说他有主角光环呢?
这一次偷袭,他不仅没死,反而逃到了森林中,好好琢磨了自己的斗争技巧。
所以说,有些人的成长,是需要流血流汗的,海华沙也不例外。
在与敌人的斗争中,一点点成长,最终把五大部族收服的服服帖帖,然后用贝壳编制了5条绶带,分给五大部族,以示5大部族是兄弟,永世修好,共同对待外敌。
以上便是海华沙统一易洛魁部落的故事,听上去,很是传奇,但是,海华沙搞定了5大部落,但另外有个部落,他无论如何搞不定。
大家往下看,我们说说这个部落!
第四,海华沙的敌人:休伦族
有一件事,被大家忽略的是,海华沙的师傅德卡纳维达,就是休伦族的人。
所以,问题来了,他既然是休伦族的人,为什么跑到跟休伦族对立的易洛魁部落布道。
那么,只有一种可能,德卡纳维达的思想和理念,为休伦族所不容。
其实,从休伦族和易洛魁人之间的关系,也能看出端倪,二者的仇杀,直接延续到法国人、英国人入侵北美大陆,也没解决。
如果德卡纳维达在休伦族,是一个非常德高望重的先知,以他的智慧,再加上海华沙的手中的力量,按理来说,应该是和弥合易洛魁人和休伦族之间的裂痕。
德卡纳维达和海华沙不仅没有做到,反而迫使休伦族也找周边部族,组成了一个联盟共同对抗易洛魁人。
从这个可以看出,德卡纳维达很有可能是休伦族权力斗争的出局者。
他的存在,不仅不可能使休伦族和易洛魁联盟和平起来,反而会加重双方之间的冲突。
所以,海华沙穷极自己一生,也未能和休伦族修好。
写到最后
其实,因为休伦族和易洛魁人之间的麻烦,间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。
这怎么说呢?
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安睡的道理,想必大家应该都懂。
易洛魁人和休伦族人不断地战争,一直在消耗易洛魁人的实力,间接导致易洛魁人无法完成整个部落的统合。
按理来说,战争应该可以激发一个部族的凝聚力,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帝国。
易洛魁人之所以没有,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就是海华沙塑造部落联盟留下的弊端。
他以和平的名义,将五大部族统合,最终形成五个部族平等地位。
所谓平等,就是不分上下,互不干涉和战争,没有最高权力制约几个部族。
这种部族联盟制,如果没有统一的核心,只会越来越离心离德。
海华沙在的时候,或许大家可以同气连枝,海华沙故去之后,这群人还会有以前的凝聚力吗?
恐怕不行!
而且,自海华沙之后,恐怕也没有人能达到他的人格魅力,让五大部族心悦诚服。
因为五大部族无法完整易洛魁帝国的构建,最终只能是部落联盟,最终面对英国人和法国人等外来入侵者,他们便很难有一战之力。
而且,又因为休伦人在侧,易洛魁人的很多决策,都只能选择和休伦族人的对立面。
当休伦族支持法国人的时候,易洛魁人只能支持英国人。
后来,英国人打败了法国人,英国人在美洲大陆,几乎再也没有掣肘,那么英国人曾经的盟友-易洛魁人,不正是圈养已久的“肥羊”吗?
易洛魁人几乎灭亡,从某一刻起,或许早已注定。
码字时间3小时10分钟,读到这里的人,愿不愿意,“关注”支持一下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