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孫無忌
长孙无忌博學多才,又有謀略,少年時即與李世民交好。隋朝义宁元年(617年),李渊起兵太原,无忌在长春宫进见,授任渭北行军典签,自此辅佐李世民征討。
武德九年(626年),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,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。历任太子左庶子、左武候大将軍、吏部尚書。貞觀元年(627年),遷尚书右仆射,以功第一,封齐国公。貞觀七年(633年),升任司空。其功勳卓著,又是外戚,是太宗最信賴倚重的大臣。雖然位極人臣,招致議論,但唐太宗多次表示對長孫無忌的信任,屢加恩寵。贞观十一年(637年)徙封赵国公,奉命与房玄龄等修《贞观律》。
贞观十六年(642年),升任司徒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,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,长孙无忌名列第一。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,唐太宗欲立晉王李治,召長孫無忌、房玄齡、李勣密議,長孫無忌表示支持,李治被立为皇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唐太宗病危,遗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。
唐高宗繼位,拜無忌太尉、同中書門下三品,兼揚州都督,主持朝政。编定《唐律疏议》三十卷、《五代史志》三十卷。永徽四年(653年),房遺愛與高陽公主謀反事泄,無忌為穩固高宗帝位,以謀反案誣陷吳王李恪,李恪與房遺愛、高陽公主等一同被殺。永徽六年(655年),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,無忌堅決反對,招致武后仇恨(另一說為長孫無忌權力太大令高宗忌憚)。显庆五年(659年),许敬宗於是告狀說長孫無忌謀反,高宗削無忌爵,流黔州(今重庆彭水郁山镇),被逼自缢死,天下哀之。唐高宗上元年间,下詔追復無忌官爵。显庆五年岁次庚申七月□子朔十日(660年8月21日),长孙无忌下葬,墓志于1997年出土于重庆市彭水县。